当前位置 > 首页 >详细页面
    联系我们

    地址:武汉市江汉区同成广场A座

    联系:李春琳

    手机:

    武汉传奇家长分享一个平行班孩子创造高考神话的秘诀

    2024-02-15 11:51:01 6597次浏览
    价 格:面议

    认识这位平行班孩子创造高考神话的家长以前,他是我们心中一个传奇;认识他以后,他是我们心中一个有力量的父亲。

    ————这是一场马拉松————

    下面是这位家长提供的孩子高中三年各学期期末成绩单:

    高一分班考368名,上学期期末303名,下学期期末238名。

    高二上学期48名,高二下学期85名。

    高三9月起点考102名,11月联考90名,元月联考40名,2月调考3名,4月考10名,高考:前10名。

    细看这张成绩表,发现几点信息:

    1、起点不高,绝非牛伢。

    2、高二逆转,但有起伏。

    3、高三稳定,终入佳境。

    我感兴趣的是,高二,从238名到48名,是什么成就了此般飞跃?

    他的回答:信心和目标。

    在2中三年,身边的牛伢太多了,在一次次打击之中,我们忘掉了:身边是一群神马人,忘掉了这个群体本身就很强大。实际上,放在全市甚至更大范围内,我们学校都是强悍的。

    所以,我告诉儿子:要相信自己,能进来2中,说明你的能力在整个社会高中里,应该是属于上乘了。要相信经过2中3年训练,自己的学习能力会不断提高。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。以他们当时的情况,在平行班都排在10几名,不可能没有压力,所以他一直把信心建立放在首位。

    儿子当然有郁闷的时候,我不反驳。只问班上(注:不是年级)分是多少,然后比较孩子的差距,跟他说:这样,你比名差不了多少分,也就几十分的距离!儿子当时就说:几十分还不多啊!赶不上!我说:那好,我们不和别人玩,只和自己比,下次考试你每科比这次多5分可不可以?儿子没有说话,我说如果多5分没有把握,多3分怎么样?多一分也可以啊!

    儿子笑起来了,只多1分、3分,太小瞧我了撒!我说真的,只要每科多3分就可以了!我让儿子自己算算,每科多3分,就多了18分,18分排名可以前进多少名!

    这段话特别让我感动。很多时候,家长们面对孩子的分差,说的是:怎么比别个差了几十分,这多?而他说的是:不多,才几十分。前者让孩子看到差距,后者让孩子看到希望。前者给孩子施压,后者给孩子解压。

    现阶段始终只跟自己比,每次进步1-3分,这个目标摸得着,很容易达到!千万别动不动就要孩子进步几十分,那个目标太难了!谁都有畏难思想的!功夫练到一定程度,自然就会超越他人!

    但是我也有一个疑问,假如说我的孩子高一还多少有些漫不经心的话,高二却是自觉了好多。为什么几次周练下来仍然不见进步呢?

    他的回答:”成绩的上升,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一个过程!量的积累到一定阶段才会发生质变。我从儿子进入高中后就给他讲长跑的战术。

    100米跑是完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!但一万米长跑结果不由起跑线决定!这是一场马拉松,如果用短跑的方式要求孩子跑,这是错误的。

    ————按部就班跟着走————

    的确,跟大多数家长一样,我关心的问题也是:一个学期下来,年级排名咋就从238到了48呢?这个飞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?

    他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:

    有人问邓 小平:二万五千里长征那么苦,你小小年纪是如何走过的?邓回答:跟着走。

    “跟着走”,意思是紧跟大部队。听起来简单三个字,可是在2中一年,深感教学进度快难度高,不少孩子也努力了认真了,仍然学不会,只好去培优。这样的“跟”可行吗?

    实话实说,我们没有时间培优。儿子说过,学校的老师都很有实力,为什么要去找外面的老师教?再说,作业完成需要时间,根本不可能再上培优班。

    对于我们来说,“跟”就是认真听讲,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。在平行班,不少学生为了完成作业有几种方式:一是抄袭,这种情况基本上属于自我放弃,只是孩子们不一定意识到。二是上这科做那科,比如物理课上做数学、数学课上做化学等等,就是想早点做完,回家后早点休息,其结果是老师讲的要点完全没听到。我儿子的做法是上课坚决不做作业,利用自习课以及晚上回家后再做,哪怕再晚也要完成当天所有的科目。

    2中的作业相比其他学校不算多,只是作为非牛伢,总会遇到作业不会做的情况,这不是熬夜就能解决的问题。孩子多半会期待第二天老师讲解,如果老师没讲,有些同学可能就此放下来了;有些同学可能先记下来,等待期中或期末考试前一并解决;还有些同学则是寄希望将来学深一点以后,自然会懂。这些方法是否可取?

    在我看来,这是坚决不行的,问题越积越多,后连自己都没有信心去解决了。作业当中有不会做的题目,那就是自己的软肋,是千方百计都要搞懂搞会的。该怎么搞?自己苕想不是办法,既耽误时间又不一定有结果,而我这个父亲也早就搞不懂他的功课,所以我告诉儿子的方法是:把难题交给老师,让老师先解出步骤,自己再听再学。这就要求儿子脸皮要“厚”,不耻下问。

    “认真听讲,按时完成作业,不懂就问”,这几条都是早在孩子们成为小学生的那就知道的要求,不过很少有同学真正做到,尤其是艰苦的高中三年,要让“好问”成为习惯,甚至到后,是老师主动来找学生探讨问题,这就更不易了。所以每一个突破学习难关、抵达自己彼岸的孩子,绝不是无缘无故的。

    关于作业,我还有个问题:“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,是否还需要做些额外的题目?”我知道有些同学,特别是成绩好的,买了些学校要求以外的教辅书在做,有没有用?

    他的回答是,营养学里有一句话叫做“此人之肉,他人之毒”。我觉得重要的是认清自己,牛伢们做校外课辅,是因为他需要,而我们不是牛伢,我们需要的是扎实的基础,是把每次错的知识点搞懂搞会。还是那句话,只和自己比,不用看别人!

    儿子做的全部都是学校安排的内容,每天很认真很认真完成。至于其他孩子有没有做学校以外的教辅我就不知道了。我只知道,每天儿子做完学校作业已经很晚,根本没有时间再搞其他。

    谈话进行到这里,心里特别感慨,如果说他们创造高考奇迹有何奥秘的话,“脚踏实地”是关键原因。三年中,由于成绩的逐步闪亮,学校不止一次征求他们意见,是否调往高分班?他的孩子每次毫不犹豫拒绝。

    说起来就是这样简单,按部就班跟着大部队往前走,3年1095天,心无旁骛,在教与学两方面,始终如—相信学校、相信老师、相信自己。

    ————有内需才有热情————

    “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,应该是一批欢乐的自由人”。早提出这个结论的,是距今400多年前的一个钟表匠塔布克,他根据钟表制造过程,判断:金字塔这么大的工程,建造却如此精细,不可能是一群有懈怠行为与对抗思想的人建造,而一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,才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“连一根刀片都插不进去”。

    2003年,埃及文物委员会通过发掘考证,宣布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,而非希罗多德在《历史》中所记载的,由30万奴隶所建造。

    这篇文章是我很久以前在《读者》上看到的,文中一段话感触犹深: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地方,很难有奇迹发生,因为人的能力,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,才能发挥到水平。

    下面的对话,就以此为引言,围绕学习动力而展开。

    有时候,我会忍不住联想,高中学习是不是有点类似金字塔工程?那么艰辛漫长,层层堆坡砌石,中间任何环节都不可以省略。这般的浩繁复杂,我们的孩子如何才能经受住考验和磨砺?

    他的回答:我儿子从高2开始就没有在12点半前睡过觉,我说多了,催他早睡他还很不高兴,这点我也没有办法,他自己说的:想出成绩必须付出,因为自己不是天才。这么说就是他自己要学。那么,我们是不是可以细化一下他的时间表?从一个侧面,更直观看下从青蛙到牛蛙,这之间付出了怎样的代价?

    孩子每天早上6点20起床,晚上睡觉时间刚才说过了,差不多都是12点半。平时晚上放学回来后,洗澡、吃东西,大概在21:40-22点开始做作业,周六回来后我要求儿子打电脑游戏。周日上午我不喊他起床,让他睡到自然醒。中午吃饭后儿子自己去老师家里练古典吉他2小时,之后去青少年宫找教练打一个半小时乒乓球,回家后洗澡吃饭,晚上7点开始做周六、日的作业。

    这张时间表我们可以参考一下,不见得要照搬,因为每个孩子习惯不同。比如我的孩子超过11点肯定熬不下去了。我想请教的是,孩子的“自觉”从何而来?天天作业那么晚,会不会觉得很“苦”?

    他的回答:孩子自己有需求就会主动去学。我孩子的目标是8校,这就是他的内需。

    有内需就会有热情。当然,这个目标也是动态的,象一开始那样的成绩,我想的就是尽努力能进武大、华科就很好了。前面也说过,给孩子一个够得着的目标,时刻让孩子看到希望,不求一步跨越但求小步超越。这当中我们不回避问题,孩子的成绩在高2那次跃上48名以后,并未一路上攻,而是不止一次出现较大起伏,这时候我要做的就是疏导孩子焦虑的情绪,同时不回避问题,每次都用积极的思维方式,站在积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。

    当然,高考毕竟不是个简单的技术活,不是光靠拼时间拼体力就可以达到圆满,一定要讲效率讲方法,而这个方法就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尝试、不断总结而来。我认为重要的,是不管出现什么情况,一旦目标明确,计划制定,就要不折不扣坚决执行。

    说到这里,倒让我想起王金战的一段话:学习就是这样,一开始有一个朦朦胧胧的目标,在这种目标的引导下,你努力了,奋斗了。而一旦你一头扎进学习里,那里的世界一定是鲜花烂漫,灵光闪烁,一派至真至美的景象。

    不过,我们也都知道,一个孩子的个性形成往往跟他的成长背景密切相关,不可能是高中的时候突然就成这样或者那样。我的问题是,在高一的低位时,除了家长一直鼓励和陪伴,孩子自身的个性为他后来的起飞起到多大作用?(节选自微信公众号:家长100)

    网友评论
    0条评论 0人参与
    最新评论
    • 暂无评论,沙发等着你!
    被浏览过 1455116 次     店铺编号9429439     网店登录     免费注册     技术支持:五三一     专属客服:李春琳    

    13

    回到顶部